close

 

 

 

     

0850

準時出發

 

0930-1030

關西農會仙草加工廠

地方產業文化

1040-1120

關西太和宮

傳統寺廟建築

1130-1200

關西鄭家祠

傳統客家三合院建築

1200-1300

午餐

關西扁麵

1330-1420

新埔劉氏雙堂屋

傳統農村四合院建築

1430-1500

新埔枋寮花園

蓮花、玫瑰花、灌溉水車

1500-1530

新埔林氏西河堂

傳統建築裝飾物

1535-1650

新埔義民廟

義民廟歷史背景與祭典文化

1550

回程

 

 

 

※解說資料

 

.關西農會仙草加工廠

        民國78年關西農會配合農林廳推廣一鄉鎮一特產,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技術指導,加工生產仙草袋茶。民國81年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輔導設立即溶仙草加工廠,經技術移轉於民國839月正式運作生產。

    仙草屬唇型科草本植物,外型似薄荷葉,小巧翠綠、略帶絨毛,葉片呈十字放射狀展開。每年3~4月開始種植,當年9~10月成熟後採收。目前本省仙草分佈於新竹縣關西鎮、芎林鄉,苗栗縣銅鑼、三義,桃園縣新屋鄉,花蓮縣鳳林鄉。民國40~60年代採自給自足方式生產,多數農民僅將仙草種於山坡地、果園下或菜園邊以副產物方式生產。60~70年間台南縣白河及嘉義縣水上、中埔、竹崎等地首先有較集約栽培,70年之後南部仙草栽培驟減,反而在新竹縣關西鎮有較集約栽培。雖然進口的仙草乾非常便宜,一公斤僅20~30元,而本地仙草乾維持在60~80元間,但開放至今本地仙草依然能夠生存,檢討結果,是因本地仙草具有特殊的香味使然,尤其是在仙草茶、燒仙草、即溶仙草等產品更能表現特色。

    仙草凍DIY是近年新推出的親子活動,適合團體遊客,費用全免,但須事先預約,電話:03-5871999  03-5875288

 

.關西太和宮

    位於大同路30號,關西傳統市場附近的太和宮,主祀三官大帝,

是關西鎮民信仰中心。

    話說乾隆59年,衛阿貴開墾鹹菜甕之後,仍不斷受到生番騷擾,

居民無法安居樂業。地方熱心人士於是在嘉慶年間,向開墾的佃農募

款,興建了一座太和宮,主祀客家人非常尊崇的「三官大帝」,希望

藉此安定民心,當時為防番害,還建得特別堅固呢!光緒26年,地

方仕紳羅璧玉陳祥生等人,以原廟毀損乃倡議於附近重建,光緒31

年竣工。至民國61年再度重修,即為現貌。

太和宮主祀三官大帝(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又稱「三界爺」),左

右供奉神農大帝、關聖帝君、文昌帝君、至聖先師等。而兩側的廂房有註生娘娘與土地公坐鎮,非常符合客家人的信仰需求,使得太和宮香火興旺,熱鬧十足。

  參觀太和宮你要特別注意它的建築,尤其是木雕石雕及斗拱部分,這些都是大師級作品,在新竹地區除城隍廟之外,尚無能相比擬者。

 

.關西鄭家祠

  康熙46年(1707),廣東省饒平縣人鄭清雅從原鄉移墾台北縣鶯歌尖山下,乾隆末年,其孫鄭成珋遷往宜蘭,經營五金生意致富,後因閩粵械鬥影響,於道光14年(1834)遷居關西現址,並興建鄭氏家祠。

    鄭家祠位於明德路56號,紅磚紅瓦、燕尾屋脊,一堂二橫的三合院建築,外貌樸實,裝飾物不多。走進院子即可見正廳門楣上寫著「滎陽世第」,彷彿昭告世人他們是滎陽堂子孫。進入正廳映入眼簾的是「帶草衍派」這個匾,相傳鄭家先祖有一年上京趕考之前,發現院子裡的「書帶草」長得特別旺盛,認為是吉兆,果然就金榜題名了,後世乃以「帶草衍派」自稱。

    鄭家祠整座屋身構造採「火庫起」,顯見其先祖當年起造時,非常重視防禦功能。另外正廳及左右護龍後方外牆有造型精美的「穿瓦衫」,值得一看。

    1973年,縣政府公告關西鎮都市計畫12號道路通過鄭家祠,需拆除右護龍部分,鄭家子孫鄭俊李不斷的向有關單位陳情,希望保留家祠整體的完整性,依然無效,乃向政府爭取將鄭家祠列入古蹟,經過十餘年的努力,終於如願列入國家三級古蹟,鄭家祠始能完整的保留下來。

 

.上枋寮劉氏雙堂屋

    清乾隆20年(1755年),廣東人劉學悟(延轉)隨母親渡海來台,移墾新竹香山地區。1781年又從香山移居新埔上枋寮現址,並起造新宅。1928年因子孫眾多不敷居住,再改建成今所見前後兩堂、左右各三棟橫屋的擴大型四合院,稱「雙堂屋」。2008年一部描述客家義勇軍英勇抗日的電影『1895』以雙堂屋做為主要場景,因而使得雙堂屋聲名大噪,每逢假日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。

雙堂屋為新竹地區規模最龐大的傳統客家農村宅院,規模龐大但外觀樸實,沒有雕樑畫棟。全盛時期共有99間,其空間機能完全配合農村生活的需求,譬如正廳前為了祭祖時能容納眾多子孫,設置了「大天井 」及廂廊;護龍之間設置了小天井及「過水門」,每個住戶可以保有自己隱私;前堂外為了農忙時期曬榖方便,設置了兩個廣場(禾埕);為了日常用水方便,宅前宅後設了數個水井等等。

雙堂屋現為國家三級古蹟,2002年因年久失修,乃由內政部撥款五千多萬,並由擁有豐富維修古蹟經驗的慶洋營造公司按原貌重修,次年竣工。走進禾埕,映入眼簾的是「鐵漢家聲」四個大字,這是因劉家老祖先宋朝時代的劉安世,擔任朝廷諫官,正直無私不畏權勢,因得罪宰相蔡京而被放逐至嶺南,蘇東坡稱之為「鐵漢」。再走進正廳天井,赫然發覺這棟建築的特殊之處,從前院看感覺是座三合院,進入正廳才發現原來是道地的四合院。正廳門楣高掛「藜照堂」三字,這是劉家三個堂號之一,正廳內有「天祿流芳」、「克繩祖武」兩面匾,後者為劉家唯一得過功名之先祖「附貢生」劉拜颺所立。

 屋後有劉家墓園,取名「瑞閣園」(為紀念來台祖劉學悟之父劉瑞閣),墓園內之劉家祖塔為旅美建築師李澤礎設計,造型特殊,全台唯一。每年清明節,旅居外地子孫一千多人都會回來掃墓,規模盛大亦屬罕見。

 

.西河堂公廳

西河堂公廳為「祭祀公業林六合」派下公廳,現所見外貌為昭和三年(民國十七年)所重建,格局屬「一堂六橫」的大型三合院。

清乾隆年間,廣東省饒平縣人林皓流移墾台灣,定居新埔的枋寮庄,並在今義民廟東一公里處興建大宅「西河堂」公廳。清代這裡是合法販賣鴉片煙的地方,所以本地人多稱之為「菸店」。林皓流生了六個兒子傳下六房子孫,故其後代以「林六合」為名成立祭祀公業,義民廟中元祭典每逢輪值枋寮聯庄時,即由「林六合」公號擔任值年總盧主。

西河堂公廳是一座具有濃厚客家風格的建築,不論是水車堵上的泥塑、正廳牆上的書畫、彩繪,都透露著濃厚的警世或教育意義。此外,正廳神桌下的「龍神香位」、院牆上的「天公爐」,也都是客家建築特有的習俗。另外,西河堂正廳屋脊上有一組罕見的泥塑「吉星閣」,象徵著居住在這裡的子孫永遠「吉星高照」,這是全省古厝很少看到的。不過很可惜的是西河堂公廳不久即將拆除改建,這些深具特色的裝飾物恐怕也將隨之消失。

西河堂前方有大片蓮花田,是夏天賞蓮的好去處,蓮田主人製做的蓮子冰,口感獨特,值得一嚐。此外,蓮田附近還有玫瑰花園,不論何時,一朵花只賣6元,很划算喔!

.新埔義民廟

    

新埔義民廟又稱「褒忠亭」,為台灣客家人信仰中心,創建於清乾隆55年,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,為新埔最古老的廟宇。它的建廟原因跟清代台灣兩次重大叛亂事件有關,分別是乾隆511786林爽文事件,及同治元年1862戴萬生(又名戴潮春)事件。

    林爽文祖籍福建漳州,乾隆中期移墾彰化縣大里杙(今台中縣大里市)。乾隆49年,林爽文加入天地會臺灣分會。乾隆51年(178611月,林爽文在彰化縣宣佈反清,因為南部有天地會莊大田,北部有王作配合,頓時聲勢浩大,淡水廳同知程峻被困自殺,竹塹巡檢張芝馨戰死,短短不到一個月,全台三分之二範圍被他佔領,清廷大為震驚,派遣多位知名戰將來台,仍無法平定亂事。於是竹塹城的泉州人及竹北、新埔、芎林地區的客家人分別組織義勇軍對抗,其中竹北、新埔、芎林地區的客家人、平埔族等,共組壹千三百餘人的「義民軍」,協助朝廷平亂,保衛自己的家鄉。這些義民軍非常勇猛,很快就收復了竹塹城。乾隆52年,清廷再派大學士福康安率領大軍來台圍剿林爽文,義民軍也南下協助,乾隆53年春天,林爽文被捕,亂事終於平定。
  
義民軍在林爽文事件中死傷慘重,
屍骸到處都是,各庄居民夜深常聞鬼哭,不得安眠。於是義軍首領之ㄧ的王廷昌自備銀兩,請人到處收集屍骸,準備集中安葬,傳說載運義民軍屍骸的牛車走到了現今義民廟附近時,紛紛躺下不肯再走,於是就在現在的義民廟後方建墓安葬。然後王廷昌又邀請義軍首領林先坤、黃宗旺、吳立貴等人共同商議,於乾隆53年(1788)在墓塚前建廟,乾隆55年(1790)廟宇竣工,名為「義民廟」。後因乾隆皇帝頒聖旨『褒忠』二字,表揚義民軍忠義精神,於是又改稱「褒忠亭」。

    同治元年(1862),漳州人戴萬生又在彰化反清,新埔客家人再度組成義民軍,協助官府平亂,這次戰役犧牲的義民軍人數較少,運回的遺骸約六、七十具,安葬於義民總塚的東側,稱為「義民附塚」,這就是義民廟後方有兩座墓的原因。
   
光緒21年(1895),日軍攻台,義民廟被戰火焚毀,直到1904年才重建完成。不過今天所看到的義民廟外貌,是民國 年再度重修完成的。

 

 

 

 

每年農曆七月十八至二十日義民廟舉辦義民節中元祭典,由桃竹

地區分成十五聯庄(六家、下山、九芎林、大隘、枋寮、新埔、五分

埔、石光、關西、大茅埔、湖口、楊梅、溪南、觀音、新屋)輪流主

辦,因為十五年才輪值一次,所以每個輪值祭典區無不使出渾身解

數,把祭典活動辦得沸沸揚揚、熱鬧滾滾,成為台灣著名廟會活動之

一。義民節祭典除了以全省最大規模的「賽豬羊」活動聞名中外,還

有免費供應信徒「吃糖粥」的習俗,以及特殊的「奉飯」儀式,跟

其它寺廟的中元祭典不太一樣。

    義民節中元祭典歷史悠久,自清道光15年﹝1835﹞開始,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歷史了。祭典時間從農曆71820日,長達三天三夜,但若以「恭迎義民爺進駐祭典區」開始算起則長達一個多月。祭典主要內容包括:

    1.「奉飯」:約在祭典前一個月左右,輪值祭典區信徒由總爐主率領,前往義民廟迎接義民爺香旗進駐祭典區中心寺廟,接受信徒「奉飯」,義民節祭典就此揭開序幕。每天傍晚祭典區信徒將飯菜煮好,以碗盛裝,挑到中心寺廟義民爺香旗前祭拜,好像拜自己祖先一樣,稱為「奉飯」,又稱「挑飯」。

    2.「秤量神豬」:農曆715過後,神豬秤量小組人員,會用吊車載著豬籠、電子秤,前往參加神豬比賽賽信徒的養豬場公開秤量重量,秤量完畢後,每隻豬加贈200台斤「磅底」,就是為對外公佈的神豬重量。神豬比賽錄取三十等,第一名為特等,第二名頭等,第三名二等,依此類推,三十等內神豬才能在720當日上午,將神豬運至義廟前「獻午供」祭拜眾神。

    3.「開光奏表」:718日晚上9點,法師為大士爺(南無焦面大士)、及鎮守廟門口的山神、土地公開光點睛,賦予法力。晚上11點,由法師率領眾庄信士,在廟前上香奏表章,敬告三界神明祭典即將開始。

    4.「豎登篙」:718日上午,工作人員在廟前廣場豎起3枝帶尾的刺竹,高度超過五層樓以上。19日上午,法師在豎起的三枝燈篙上,升起招魂幡、七星燈、幡頭,招引各方孤魂前來參加祭典。

    5.「誦唸梁皇寶懺」:71819兩天,法師在會場誦唸「梁皇

寶懺」10卷,目的是超渡寒林所、同歸所的無主孤魂。「梁皇寶懺」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為救度皇后郗氏,奉請誌公禪師及十大高僧參考大藏經所造的十卷懺法,是中國佛教流傳最久的一部懺。

    6.放水燈」:719日午下午3點,輪值祭典區眾信士端著水燈,在前導車、法師引導下,步行前往鳳山溪褒忠橋下舉行「放水燈」儀式,放水燈主要目的是招引水界孤魂來參加祭典。

    7.「三獻禮」:720日午上午10點在廟內正殿中庭舉行三獻禮,由義民廟董事長、新竹縣長、總爐主,地方首長、民意代表等,向義民爺行三獻禮、上疏文,並頒獎給神豬比賽三十名內得獎人。

    8.「天廚正供」:720日上午10點至下午兩點,入選前30等的神豬運到義民廟前祭拜眾神,稱為「天廚正供」。當神豬抵達廟前時,膜拜的信徒和參觀的遊客也瘋狂地湧入,這是義民節祭典最熱鬧的時刻。下午兩點天廚正供結束後,信徒將神豬運回自家附近,等待傍晚繼續普度孤魂。

    9.「普施孤魂」:720日晚上8點至10點半,法師在廟正門祭壇,登壇坐臺,頌唸「瑜珈燄口真言」,並以手印化食,普施孤魂。

    10.「送神歸宮」:晚上10點半,法師下臺後,開始「送神回宮」,由工人卸下燈篙,連同大士爺、山神、土地公、寒林所、同歸所等一並焚燒,義民節中元祭典就此結束。祭典區信徒的神豬則在普度結束後,各自運回家中切成長塊分贈親友,同沾福分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ao fox 的頭像
    chao fox

    狐作非為

    chao 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